2019-生活虐待了我,我依然热爱生活
09 February 2020

还是在春节假期正儿八经的坐下来写一篇年终总结,虽然又拖到除夕了。之前总觉得留着假期在家写比较好,心情平静可以客观的回顾这一年,但是现在貌似我的心情也没多平静。。。

这篇想多说一些故事,多记录一些可爱的人们,我想几十年以后我记不得这年都干过什么了,但我希望我能记得经历的那么几个重要的事情,记得当时的这些感受,记得自己从生活中品味出来的味道。还有这些可爱的人们,是TA们,让生活有温度。

一些故事

父亲住院

这一路全是心酸史,没有经验的我也走了很多弯路。

我记得前两年开始我就担心家里人身体健康问题,新年愿望就是家人身体健康。然而怕啥来啥,爸爸18年底有说过头疼头晕不舒服,妹妹带去医院看过一次,医生草草看了下开了点药,说没事,爸爸吃了说好了些,我也就没在意了,但是这其实就是被错过发现病况的前期。

正月时我爸呕吐严重就住进去县医院,诊断肠梗阻,不能吃东西,天天输营养液,治疗了2周。因为不能吃东西,特别虚弱,爸爸打电话跟我说觉得自己不行了,医生把常规治疗方案都用了一遍不见效,当时我们说的是2周是极限,不行就动手术切除梗阻的部分。好在快接近2周时好转了,这一遭我爸身体非常虚弱,抵抗力也大降。

我以为这件事就过去了,回家好好修养就好。结果没过1个月,打电话来说头晕厉害,要看医生。当时我心里还没有特别在意,事实是父母那辈一点小事根本不会随意麻烦我们,求助时都是已经很严重了。我爸说希望尽快,根据症状,约了个神经内科下周的特需号的医生。等我爸到杭州,见到我爸时才看到事情严重性,人走路都走不稳,还拎着一盒土鸡蛋给我说家里的很营养,泪目。但是我又是没预料到医院设备的紧张,排颅脑核磁共振就给安排到一周后,就这么安排我爸在杭州住一周等待拍片,其实这里做的也不对,基础检查没必要先去邵逸夫这种神经内科特别出名的医院,因为慕名而来的患者太多,医疗设备排不上,不如先去普通医院把基础检查做了在去大医院挂专家号看诊。等待期间带我爸去周边绿城心血管医院看了一圈的心脏、脊柱,都有点小毛病,但不至于造成他这么严重的症状,也看到了小一点的医院基本不需要排队,很多检查项当天就能做,心里暗暗骂了自己蠢。爸爸在身边的每一天都感觉他的身体每况日下,自己查了资料,也知道很有可能是颅脑肿瘤,可能恶性可能良性。所以核磁共振结果看到听神经瘤,就有心里准备不慌了,好消息是良性的,但是坏消息是肿瘤很大了,50mm*48mm,非常危险,赶紧挂了神经外科的专家号,咨询手术的事,建议是尽快手术,很危险,颅压过高随时都可能脑疝,但是手术要等床位,床位可能在一周后能排上。

当时内心只想早点安排上手术,天真的我以为本省的安徽省立医院能快点,毕竟没邵逸夫的神经内外科这么有名。结果去了安徽,亲戚帮忙找了一个这方面的专家A,专家说要排上住院1个月后,手上病人太多。。。当时真是很绝望,因为知道爸爸随时有危险等不了,其实医生也很无奈,患者家属早点不发现病情,发现了就急成这样一分钟不愿等。这时亲戚又帮忙联系了一个专家B虽然不是听神经瘤方向的但也是颅脑手术专家,但是可以早点安排手术,1周左右就可以入院。然后就在专家B这里挂了号办理住院预约,回杭州我也继续在邵逸夫办理了住院预约,打算哪里快就来哪里,最终杭州比安徽的快了一天,但是家里人考虑路途、护理、医疗报销还是在选择了安徽。

在预约住院的当天,杭州的主治医师就拉着我详细的说了我爸肿瘤的情况,告知了手术方案,风险。因为肿瘤太大,手术奉献很高,严重的可能植物人,治好了也有一些后遗症。这里我想说真的是很喜欢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医疗公开透明,至少能排上队被安排治疗,不需要各种暗门,而且遇到的这么多医生态度都很友善。而老家那边如果不是亲戚帮忙不知道要什么时候能排上,会有多绝望。而且在杭州当天主治医生就把所有情况都跟我讲了,了解清楚后踏实很多,安徽的A专家是话都不愿意都说两句,一直很不耐烦的爱等不等,我很忙,B专家是手术前签字才听他助手讲解了手术风险这些基本情况。。。

知道风险很大,内心还是有点难过的,觉得万一是不好的结果,我爸得多可怜,操劳半辈子还没享受生活就先这样了。打电话给我妈说时,当然这时没敢说风险很大,我妈就哭个不停,我只能安慰,告诉她别怕,咱治好就好。这时候我真切的感受到我是我们家的主力,承载着对她们的责任。

如期住院,入院检查并观察1周后安排手术,手术7小时很顺利,肿瘤全切除,到此一切都挺顺利。

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这个挫折没这么快跨过。术后我爸发烧,连续烧了4天后,医生判断是术后脑部感染,手术风险时介绍过,但是没想到小概率事件也发生了。要安排腰大池引流,就是脊柱打孔穿进一根管子将脑脊液一点点的引出来,人体会再一点点生成新的脑脊液,起到置换作用。一般3-5天引流就会起作用,炎症消除,但是我爸整整引流了14天,在重症监护室里度过了14天!这是我爸生病以来我度过的第三段焦心的时期,也是最担心的时期,因为术后疼痛我爸本身状态很不好,精神不佳,跟我说痛的不亚于死了一次,我爸本是个非常坚强扛疼的那种人,我以前见他腿上烫伤皮肉模糊都没喊疼,现在说这话我知道是痛苦的受不了了。另外通过查资料我也知道这个脑脊液引流非常危险,不仅很痛,而且二次感染风险很大,我对医院也有点不是很信任,因为手术那样无菌的环境7小时内都感染了,我很难相信术后无菌条件并不好的术后监护室能不感染。其次是时间太长了,14天炎症才消除撤掉引流,这期间实在是煎熬,一方面我爸在里面插管不能翻身不能动弹,身体受着折磨,一方面是家人在外面担心风险担心病情,心理折磨,一家人都是筋疲力尽,如果说之前我都很淡定,照顾着大家的情绪,此时我已经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了。

所幸,结果是好的,炎症消除,1个月后顺利出院,恢复的也不错,虽然有些后遗症,但不影响正常生活。

在医院见到了不少的人间冷暖,有父亲绝症,放弃自己的一切回来陪着化疗,即使看不到希望,也陪着一起走下去的,我都不知道能安慰啥,一切话语都显得好苍白;有个中年妇女病了,丈夫和孩子很少来看,自己60多岁的母亲来照顾,60多岁的老人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我妈我都没教会她自己独立处理医院的检查和生活,可想老人面对医院有多茫然,最开始两天我还尽力帮着点,后来我发现我帮不了帮不完……;还有老奶奶病了,危重病人,孩子不来探望,打几个电话都是要钱,照顾的老爷爷依旧每天很乐观面对,一面照顾自家危重病人,一面鼓励其他病人家属;还有手术中进了谈话室出来后大哭1小时的病人家属…… 在医院里我有空闲时间时,会帮助我能看见的需要帮助的人,也认识了一些很有爱的人。怎么说呢,会有一些很冷漠的存在,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善良而美好的,所以所生长的这个社会才这么可爱。

这件事,给了我非常多的感触。首先,任何事情都要自己掌握信息才能安心,虽然专业的事教给专业的人去做是最有效的,但是也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过于相信。我是尊敬医务工作者的,但是他们每天这么忙难免有疏忽的时候,医生中也不是每一个人每一分钟都能正确判断尽职尽责,但是你的家人,生命只有一次。譬如我爸爸在18年底去医院那次,也是挺有名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专家医师就误诊,没查出病因,去医院前自己先查下资料,对一些要做的基础检查做些了解,譬如我爸这种靠人眼看看,很难看出问题所在,必须拍CT、核磁共振才能发现问题,这些基础检查是必须要做的。其次,医患的关系紧张是有原因的,当然我是痛恨一切医闹的,医生因为繁忙和患者家属情况各异,不主动说清楚病情细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属主动询问时,特别是我们这种住院多时讲道理的家属,能否多透露一些详情,而不是总是安慰性的说我们在尽力,这些症状都还正常,情况发展因人而异这些话。我一度通过查看前一日我爸的医药清单(医院系统这个功能本是给家属核对扣费信息的)来了解我爸前一天用了什么药,都是治疗什么的,来反推我爸病情,还有就是每天找护士看一些基本信息,体温、脉搏、血脂、脑脊液白细胞数这些,但是基本都没能在查房时从医生那里获得什么有效信息。患者家属内心的各种不安和推测,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不理解其实就是来源于这种信息不透明对等造成的。非常现实,我没有任何渠道了解我爸当天的病情到底怎么样了。直到在我爸的出院小结里,我才明白术后那14天我爸出现的不仅仅是颅脑术后感染,还有那么多的并发症,我也相信医生们都很尽力在用一切可行方案治疗,救了我爸一命,我也很感激。只是医院关于患者病情的信息透明真的还可以做的更好。

以前对亲戚我都是没什么感觉,只觉得因为血缘关系硬凑在一起,也没啥可聊的,逢年过节办喜事时的走动更是形式化,我一度不明白为啥需要和亲戚保持联系,亲戚有啥用。但是经过这件事后,我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了,我爸生病期间,受到了太多照顾,有熟悉医院的亲戚帮忙联系医疗资源,有在合肥的亲戚住院期间常来探望,安慰我爸妈的情绪,有老家的帮忙照顾老家。我爸手术那天,更是来了近10名亲属陪同,让我很惊讶,一下子就心安了,万一有啥不好的情况出现我也不会手足无措了。亲戚是一种多么神奇又有人情味的存在啊,在老家就是这样,谁家都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但是有亲戚的照料,会方便很多。非常感恩。

不过在医院真的是太无力了,就是你明明很担心,但是啥也做不了,只能干着急,这种感觉非常不好,而不是其他事情,努努力就能办到,医院这里主观能动性为0。然后现在虽然医院里环境好了很多,但是还是有各种不方便。珍爱生命,注重健康,远离住院吧。

以前遇到挫折,我都会跟自己说没关系,吸取经验,获得成长,这只是一个考验。但直到现在,我还是不能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些什么,我不能理解身边的同龄人还在父母的守护下愉快成长时,我经历这些,成为负重者,我有什么收获,无法安慰自己这是段有价值的经历。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让我草木皆兵,非常没有安全感,都有点创伤应激性反应了,可能像医院另一个小姐姐说的那样,这些遇到了没有什么道理,世界从来不是公平的,我们遇到了只能接受并承担。

成为家里的主力军后,一方面欣慰自己能为家里做点事情了,一方面开始担心有一天自己出意外了,父母怎么办,所以开始有了保险意识,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这些都给自己备上。这也是我与保险的结缘之始吧。

去蚂蚁

跳槽前,我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做了梳理,对自己做过的事做了总结梳理,这个过程还是很重要的,是对自己前2年半的复盘,复盘结果还是挺满意的,感谢自己一直折腾,一直前进。

目标阿里,这就是开发者向往的圣殿,是技术的认证。不过我之前并没想好要去哪个部门,要去做些什么,我是清楚了我为啥要离职,但是其实是没清楚自己想去阿里干些什么的,这个问题其实很关键,跳槽前应该想清楚。

经过知识体系的梳理,和做作工作的复盘,前后面了2个阿里的BU,面试过程都还是挺顺利的,一度有点小膨胀,觉得自己挺好,(这也让我以为自己一进入蚂蚁就能发光发热,和后来的适应生活形成巨大反差。。。)。这里非常感谢前一个面试BU的主管,在我拒绝offer时,推心置腹的跟我聊了非常多,给了我蛮高的认可。当时我内心非常纠结去哪儿,其实不进去体验,仅凭面试交流,很难断定哪里更适合自己。不过对于所要去的团队有什么业务和技术项目,自己进去会干什么,这些真的是要认真仔细的聊,聊的越清晰越好。当时我是有点凭感觉选择,不够理智的,因为我学长去了蚂蚁保险,而我虽然一心想做基础建设,但是在蘑菇街后1年,深感离业务远了的基建没有成就感,想去感受下业务,想看下业务高速发展期有那些技术需求,而蚂蚁保险正在蓬勃发展,特别是相互宝业务,很吸引人,加上面试官都非常有水平有人格魅力,我学长也选择了这里,我就在没聊清楚自己来了后做什么,这里究竟是怎样的情况下,也选择了这里。除去工作内容和强度了解不够外,其他信息也确实如期,业务蓬勃发展,处处都是技术需求,只要你有时间做,同时们都是大佬,很有水平。遗憾的就是很向往玉伯那边做基础建设的团队,当时自信心不够,没敢去投。其实面对自己向往的团队,大胆去投,蚂蚁真的是求贤若渴,特别缺人,即使没通过,1次也不会影响啥,还有很多去其他部门的机会。 伏枥近3年后,迎接蚂蚁新生活。

在蚂蚁

来蚂蚁工作,挑战还是非常多的,不同阶段也不一样。

反思一下,是入职前心理建设没做好,对自己会面对的内容没有预期,只是以为工作强度会大一些。加上之前在医院的1个月基本荒废没写啥代码,入职时特别不适应。

入职1周后,就投入正式工作了,团队业务发展很好,需求爆发,人员不足,工作强度非常大,基本上是以前的2倍,刚开始自己又不熟悉,前3个月过的非常艰难,非常直白的说就是活干不完,也不是说多难,就是我评估10天的内容,但是给的时间只有5天,速度跟不上。我记得有那么三四次,下班就直接崩溃,坐车回家路上眼泪就刷刷刷的那种,还有回家一个人在房间里不开灯,崩溃发泄一通的那种。回头想想,也没遇到啥大事,就是连续加班太久,情绪不稳定。自己是个很注重履约的人,当遇到自己评估做不完但是必须做完的事情时,压力很大就会崩溃掉。不过不论前一天晚上多么崩溃,第二天都正常上班,所有的节奏都按时推进。前三个月我也是无数次想逃离,觉得自己还是个热爱生活的人,需要这么跟自己杠么。但是让自己不离开的,一部分是觉得就这么逃了太怂,以后没法跟自己和解,另一部分是虽然苦,但是对自己现在做的事和对蚂蚁和对相互宝这个业务的认同,还有对自己牛逼同事们的景仰,希望提高自己能力。

遇到转折点是一个心智之战的项目,非常大的一个项目,我觉得是1个月才能搞定的,最后半个月就开发完了,这个项目中我中间断了一天外,连轴了21天,中间因为太累了半夜还发了条朋友圈说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丧的不行。

那个时候,我基本就是压到临界点了,我跟自己对话了一下,是走还是留,走去哪里,留为了什么。最后综合各种原因,我选择了留,并且跟自己约定,留就坚定,不再吐槽,开始接受,对于不好的要么改变,改变不了就先接受,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有能力就去改变啊,改变不了又不愿意接受不就是逼自己不舒坦么。其实这是个心态上的积极转变,在大学培养的自由的意识,刚来时和阿里文化是有一定冲突的,有这么一个融合的过程。

心态改变后,我感受到了很多之前感受不到的东西。譬如心智之战项目里,大家做到了我之前认为跟笑话一样做不完的事,我看到了一个战役下来后,leader们是如何排兵布阵,集中人力资源排解万难的把事情做完。整个项目挑战都很大,特别是对前端团队,时间紧凑,但是leader们把节奏抓的很好,关键节点都能如期推进,有条不紊。项目成员更是互相补位,互帮互助,我所负责的子项目因为变更多是重灾区,期间收到大家特别多的支持,不只是精神上的鼓励,而是真的进入场景帮我完成一些需求变更的。我看到了同事们的奉献和担当,一件事不论是谁负责,大家追求的是把它做完做好。这件事让我看到了阿里的执行力,这么牛逼的一个公司,其实跟一个人一样,从来没有轻易的成功,都靠奋斗的结果。牛逼的公司,牛逼的事情,背后是一个个奋斗的个体。这个团体的战斗力是如此之强,让我心生敬畏。

心智之战里,我所负责的子项目部分遇到非常多挑战,工作量本就很大,然后遇到一系列变更,提测前一个星期,基本每天傍晚产品经理都来说有需求变更,最后复盘时发现有20多个变更点。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每一个变更都带来挑战。然后还有合作方数据算法同学数据提供不及时影响联调进度的挑战,还有这是个复交互的项目但是自己没有缺乏动画类开发经验,最后兼容性测试时低端机性能和兼容性的挑战。我在扛住了绝大多数挑战后,最后求助组内动画开发的同学,帮我搞定了低端机性能问题。在这样的节奏下,最后上线后没有任何故障,保障了稳定性。这让我看到我虽然会有崩溃的时候,但是还是能抗压,能扛起来的,也看到了身后的团队,大家追求的是把事情做好,当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自己这边压力过大时,也不必死撑,身后有团队的支持。

我leader跟我说,虽然经历时很痛苦,但以后你回头看,这是一个可贵的经历,毕竟1年也可能只遇到一次这样量级紧迫度和挑战度的项目。并且问我回头看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我回头想想,没有太大的可以改进的地方,一方面是当时我尽力了,所做的都是自己能做到最好的,一方面是我该成长的,当回顾时找不到可以进步的地方,说明自己还没进步到下一个阶段。

前四个月我基本是一方面硬扛需求,一方面去适应,让自己和阿里的环境氛围节奏适应。我几乎没有任何精力处理工作以外的东西,也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技术产出。

后面的时间,随着更适应了,也更熟悉了,工作效率自然提高了,会有一些时间拿出来干些业务需求以外的事情了。回头看,一开始还是太急了,急于发光发热,然而自己连节奏都不能跟上,有句话说的好:来蚂蚁时想着要改变世界,来了后才发现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其实更需要的是做好心理建设,像我主管跟我一直说的但我一直没当回事,前6个月好好适应环境熟悉业务。

但是第二阶段的挑战是,时间有了,你不能浪费,总得干出点什么来。这方面我做的不好,我参与了一些技术项目的共建,但是只是局部于共建,领一个功能区域,吭哧吭哧用余下的时间搞出来,会有些自己的想法跟大家交流,但是都不是什么颠覆性的想法,并没有达到“事情因我而不同”的境界,对此是不够的。

我还花了不少时间做了很基础的事情,都是解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不方便的地方,如小程序调试非常不方便,特别是组件数据查看,开发cli工具结合ide加了自己的dev模式,查看组件数据和diff出数据变更;在老的chair的node项目中引入ts,支持混编式开发流程;根据内部b端node应用http服务的特点,封装node基础插件,支持和c端rpc服务一样的使用姿势;还有一系列业务开发中封装的基础组件。这些都非常基础,也耗时间,但是就是一个当前层级开发应该做的日常工作,做了拿不到什么结果,因为比较零散,影响面和作用有限。但是呢就是忍不住会去做,我觉得开发进阶之路就像爬山,心中的目标是山顶,但是一路会遇到各种荆棘和绊脚石,横着的树木,可以选择被刺过,越过绊脚石,绕过倒下的树木,冲着目标,快速登顶,会受伤,但是总会过去的,总是走过了,这样的速度最快。但是我想选择一步步,把能砍的荆棘砍掉,把路中间的石头搬掉,把倒下的树木扶正,能铺出一条更好的路最好,没能铺出路之前也希望清理路障,让自己走的开心,让后面走的人不再遇到障碍。就是很追寻匠心这种风格。

最近离开了相互宝业务组,来到了业务稍微不那么紧张的一个组,开始接手一些体系化建设的内容,回到了熟悉的领域,我以为一切做起来都会挺轻松。然后才发现面临的是另一种挑战,需要贴着业务场景做些体系化的建设,如果是从0开始,自己知道怎么做,但是时间不允许,也不允许重复造轮子,所以需要了解集团内已有的各种相关内容,然后在他们的基础上拓展业务特色的内容,并且打通各个系统上下游,需要去熟悉各种上下游系统,对于我这还不是很熟体系内内容的员工,还有比较闷不去积极跨部门沟通的人,挑战还是很大的。目前回头看,全是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需要更勇敢开放一点,去提前规划,主动沟通推进。要提高的还有很多,加油吧!

在蚂蚁的日子,我从最开始各种不适应,自信心完全摧毁,觉得自己像个废人一样啥都干的没别人好,也没啥特色不可替代的地方,到接受忘记过去,从0开始,开始发现自己可以把一些事情做的不一样,慢慢找到希望,满满重塑信心。未来会很长也会很难,自己软肋很多,需要提高的各种综合能力也很多,勇敢,开放,奔跑吧。

技术

今天的技术进度条基本都是靠前半年拽动的。

感受最深的是花了一些时间读webpack、vue、react的核心代码,读了之后特别踏实,之前一直再用,偶尔debug时翻翻部分代码,没有系统的去了解,总是觉得工作3年了,让我写个双向绑定我还写不出来,但是读了之后,对其思路和实现都比较清晰了,虽然说这种对于自己工作应用上没有直接效果,但是很多东西都清晰了很踏实,如果不是理解这些,我牛逼的学长以前也做不出那些创新型的东西,去熟悉这些还是个必要的基础吧。虽然说是对工作没有直接作用,但是对面试是真的有用,可以滔滔不绝的说的很彻底,看到面试官看你的眼睛都是发光的。。。

罗列下来,大概这些吧: • 进阶知识更加巩固,年初跳槽季,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趁此时机,阅读了webpack、vue、react的核心代码,搞清楚了一些关键技术的核心实现,并沉淀了相关的15篇文章:http://echizen.github.io/a_tech。对这些内容可以说是有了深刻见解,并能自己简单实现。 • 对于vue转小程序工具vx,仔细研读了js框架部分,除了自己服务的转化和打包部分,搞清楚了整体架构,能像所有内容都是自己做的一样完整解释和实现它。 • 蘑菇街年初高峰离职期,接手了近10个内部的基建设备的工具、平台,搞清楚了蘑菇街包括vue页面打包构建、前端发布系统、代码搜索平台、eslint校验拦截系统等,基本上蘑菇街的前端建设和技术都已基本搞清楚了。 • 在蘑菇街和运维团队打造了部署在docker上的node应用发布体系,对docker有了更多了解,对node的进程管理,应用部署也有了更多了解 • 对监控产品的熟悉了解:在蚂蚁,参与了蚂蚁前端监控平台的开发,了解了监控产品的设计架构,了解了数据前端的内容(但是停留在了解层面,没有实践)。并在后期,参与了组内先知巡检系统的开发。加上日常工作中的clue、xflush的使用,对完善的监控系统有了体感。 • 通过对vm.js源码的阅读调试,掌握了js解析执行js的能力,之前只知道怎么从字符串解析成ast,再ast修改成另一种语法,然后new Function的方式执行。现在明白了怎么用js去直接执行ast,获得运行结果 • ts能力的加强,学会了很多高阶用法实现基础库的能力,并探索了chair应用(egg在蚂蚁内部的上层框架)在ts\js混搭模式下的开发,和chair toB产品的ts良好实践。能扩展egg,加强能力。 • 通过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翻chrome、chrome devtools-frontend、electron,掌握了chrome devtools的实现,和chrome浏览器插件机制的设计实现。 • 还有很多时间花在对蚂蚁技术体系的学习熟悉上,譬如组件系统、搭建系统、监控系统,蚂蚁的技术体系是个庞然大物,这些的学习都不能说是技术上多大的成长,但是都是以后工作之本

工作

在蘑菇街呆了几个月后去了蚂蚁,非常感谢蘑菇街,给我塑造了这么好的工作环境,简直堪比象牙塔,给了我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做了很多尝试和发展,而且这是一家有着独特风格的公司,有着鲜明的文化,真心祝福它未来越来越好。它也给予了我很多支持,让我能成为今天的我,特别感人的是,在我提出我大概率跳槽时,还是给了我晋升通道,并且评估过后晋升了,主管跟我说你走是你的选择,但是让你继续晋升是对你能力的认可,特别感动。

蚂蚁呢,另一番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它很累,没那么有温度,但是它真的很牛逼,在这里真的是有更大的舞台,能做更多的事,更大的平台有更广的视角,也有一批让你学习的伙伴,在这里,即使被动都会被推着进步。

工作上一件很有感触的事是相互宝一周年的新闻发布会,我作为开发被邀请到现场,看到很多媒体,看到一些平台理赔保障的患者上台和我们说的那些话,非常感人,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代码背后的东西,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那时候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有意义,这么累的几个月,成就感不再来源于技术成长,而是所做项目的意义,相互宝是伟大有价值的,这就是平台的力量,赋予了代码生命力,我时常在想,一直追求技术进步是为了什么,写代码是为了什么, 代码的另一方面的魅力,不就来源于他对现实世界的影响么。

我的认知也有了很多改变,以前蘑菇街舒适的环境,让我有一套理论,业务需求就该怎么怎么样,譬如合理排期不倒排,不临时变更需求等等,但是在相互宝,我发现倒排和需求变更都是家常便饭,一度非常排斥,觉得业务方自己没想清楚上线前改需求而且不能改发布时间是在压榨我们,因为觉得不合理,就不想去配合接这样的变更。我的主管跟我说更合理的排期和需求变更把控是我们的追求,但是我们还是一个快速奔跑的业务,很多理想化的东西推行不了,稳定的业务才会达到我那些完善的预期。“实际互联网产品,既不是敏捷开发,也不是瀑布模型,而是像沙丁鱼一样,”动态”中寻求有序,也就是其实很乱,很多业务都是这么慢慢打出来的,世界是不完美的,而很多问题,都需要时间,世界的不完美,会很难受,但是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这番话深深的改变了我,我觉得自己一直太理想化,心里的那个砝码就不适合当前业务现状,我开始去接受他的不完美,去以同理心接纳业务方,这样,工作也愉快一些了。

整体来说,19年工作上没什么亮点,没有值得说的owner的大的专项。

• 在蚂蚁,抗压能力增长,工作效率被迫提高,面对业务需求,战斗力增强 • 蚂蚁身边的同事非常优秀,人人都是榜样,吸取了不少营养,看到了优秀的人可以多优秀,效率高的人可以有多高的效率,也从同事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一些是沉淀的技术、文章,一些是面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一些是和业务方合作的方式,一些是良好的习惯。对整个人横向的能力有很多提高。

写了很多很多的代码,“硬核码农”这个目标是达到了,因为我们团队业务发展快,人力还在逐步扩充中,每个人工作强度都不小,这种情况下,据数据显示,我6个月写了30w行左右代码,团队排名第二,后几个月代码量排名第一。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写重复代码的人,以前还搞过代码重复度检测工具。主要是业务需求多,自己又闲不住,投了不少时间多做了一些,譬如一些重构,一些业务场景通用能力的抽取,一些从业务中抽象的基础组件,一些基础建设。但是怎么说呢,这个代码写的只有苦劳,功劳不大,不够有价值,解决的都是自己当前场景的问题,很少是能帮助到团队的内容,但是没办法,基础该做的还是应该做。只是接下来解决了一些日常开发的痛点和能力后,要再站高一点,多些更有价值的代码,为团队做贡献。

相比与代码,“硬核码农”,更需要做好的是综合能力发展的工程师,这些真的还有非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执行力、时间管理、跨团队和上下游的合作沟通,太多时候自己过于佛系,不发声,不去争取,不去改变,不去主动让事情因自己而不同,一方面是精力不支,这个需要更好的时间管理,做事情分清轻重缓急,放弃一些优先保障最有价值的,另一方面是不够自信不够勇敢,不敢发声,这个就要咬咬牙突破下自己的畏惧了。

下一年,一定不能继续这个样子了。同时记住自己来这里的初心:在业务蓬勃发展的土壤里,发现技术的机会,赋予技术价值,用技术提效、保证稳定性,让开发生活更美好。

生活

• 扛过了父亲颅内肿瘤就医手术,这个家庭遇到最艰难的时刻。虽然在安抚母亲情绪方面做的不够好,但是整个过程中自己发挥了能发挥的中坚力量。 • 买房进行中,虽然一直没摇到号 • 不负好时光:秋天开始周末会有一天出门徒步旅行,愉悦了身心,锻炼了身体,拍到了不错的照片,还认识了几个朋友。并发现用一天出去玩,一天在家学习,学习效率更高,周末也更有存在感了。 • 开始不时和老友约饭聊人生,从与人交谈中获得新收获 心态与能力 • 通过年初的阅读3个库的源码和接手10个前辈们留下的产品,源码阅读、快速在大量代码里找到关心内容的能力增强 • 效率有一定提高,现在基本是以前的1.4倍速了 • 抗压能力提高,变乐观了,虽然还是遇到很多挑战,但是相信一切总有解决办法,并不断追求 • 即使是以前2倍的工作量和1.5倍的时间投入下,仍旧保持初心,保守节操,写代码追求通用性,追求通用能力的建设,并不断探索更好的开发模式 • 思维方式转变,从单纯的只追求技术,成长与否只评估技术,到意识到能力是多元化的,每一方面都是成长,只有技术的成长是无法立足走远的。 • 过程上对自己更狠了,但是结果上对自己更包容

经常觉得快压到自己的能力边界了,但是能力虽然每个人不一样,有些大佬就是没法齐肩,就像读书时代总是考不过班上的第一名一样,但是方法上可以成长,通过总结磨练,总有一套方法论的东西出现,让人在下一次遇到相同或者类似的事时做的更好,得到成长。我无法质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我可以通过量的磨练获得方法,让自己不断进步起来。我觉得这是思维上的一个大成长,也是让自己不至于在这么多优秀的人身边失去斗志的信念。

可爱的TA们

我决定每年的总结新增一个板块,记录这一年遇到的可爱的人们。

随着年龄增长,身上烟火气越来越重,越来越能感知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一个人一路走过需要记得的除了那些经历,还有那些人,事情因人而不同,很多时候触动你内心的不是什么牛逼的事,而是温情的一瞬间。自己也越来越注重在这个世界走过后能留下什么,像那部动画说的,当这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将你忘记你就真的死了,那么如果没有人记得我爱我,我也不曾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吧。

我前主管是一个非常有温度的人,以前在蘑菇街时,不仅关注我们的工作和成长,也关心我们的生活,而且非常坦诚非常实在的为你好。我准备离职前纠结要不要退出晋升流程时跟主管说了,主管没有过多的挽留,而是跟我说我有点难过的不是你要走,而是你不信任我,走之前那么纠结的问题都没有找我,没有提前说,还说他最欣慰的是好几年前带的员工还会在和他联系咨询一些工作选择方面的疑惑,颇有师者的风范。也是那时候我才感受到他是这么的信任我,而我顾虑太多。在我带我爸爸回安徽省内就医发信息请假后,打电话跟我说现在你是你们家主力了,撑着点,直到你压力大,但是没办法,一步步去治疗吧。就是这么久都是在照顾家里人情绪,突然被一个长辈照顾了情绪,当时真的有点泪奔,并且在就医期间给了我不少建议。

来到蚂蚁后,我的队友们非常有温度,有段时间相互宝前端就我和hw老师、二哥,而且扛过了一段需求井喷期,战友情。这份战友情很不一样,大家都很忙压力很大,但是会在做完自己的事情后的一点间隙(这种间隙可能只有一天半天),还会来帮助你补位赶进度,从来不区分功过,真的就完全一个连接体,前期我收到很多照顾,后期我有精力时也尽力反哺。

hw老师真的特别好,冲在最前面给我们扛压力,接最多的需求,我们做不完的还帮我们,每天晚上催我们下班,说太晚了身体不好,搞不完明天帮你搞,真的不是说说,是真的会去帮你搞。这个真的蛮难得的,一般的p7不会把这么多活揽在自己这里,而是排兵布阵的分发出去。我们也都非常心疼hw老师,尽力去多分担一点,但是毕竟那时候我和二哥都刚入职不久熟悉度有限,没能扛大旗。之前我对蚂蚁工作环境上的所有不适应再遇到hw老师后都迎刃而解了,很多时候一个环境问题的报错,因为不熟悉机制,都不知道怎么排查,以前各种折腾几小时,有hw老师几分钟就告知你了问题所在,也学到了方法,真正的带你熟悉工作环境的学长,有了他后,我迅速适应了工作。在我性格内向比较拘束时,非常nice的在吃饭散步时我们聊天熟悉起来。而且甚至在我需要帮助还没有动口时就主动来帮忙解惑。后期我们独立做项目后,有次遇到个因为我不了解机制没能事先协调好临时需要运营申请修改内容,运营不配合的事,这个跟hw老师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觉得我应该自己想办法搞定,但是他看到我有难处后,还是主动帮我去跟运营再次沟通,推动解决问题,到了很晚才走,hw老师的好,是我对一个师兄期望值的3倍,这么良心的学长,真的是遇到是非常大的幸运~hw老师真的触动了我,让我想做一个好人,发光发热不仅是做出有价值的事,还有去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很大的价值。以后我也会注意去帮助别人了。

二哥很强,对业务方不合理的需求也很刚,对我很照顾,会帮我怼人的那种,在我压力很大时跟我一起发泄帮我排解,甚至跟我主管反馈我很辛苦压力很大需要休息调整…记得有次受了委屈在和合作方沟通后顺便在二哥附近坐了会,轻描淡写的说了下不开心的事,然后说我要睡会累了,其实是有点撑不住眼泪要下来了要躲会,二哥默默的给我戴上了帽子盖上啥也没说,我稳定后他跟我将不能默默受委屈啊,觉得不合理就说出来,该怼的怼回去,该跟项目负责人反馈的反馈,要去沟通协调,而不是受委屈并默默做了,真的特别暖心。战友一起互相搀扶走了一路了,铁一般的友谊了~

在相互宝业务里,苦过,认同它的价值愿意战斗,并意外收获这2枚可爱的战友,真的是很棒~ 其实还有好多可爱的人们,譬如我的第一个leader,一开始总是觉得他像班主任很怕他,他会不断给你压力目标鞭策你,但是后面会发现他特别真诚,真心像帮助你成长,只是他自己太优秀未免要求比较高压力比较大让人害怕,但是压一压成长速度会快点,就是比较累,而且他真的非常优秀,现在的他和6个月前的他已经不是一个他了,进化的非常快,执行力思维境界种种,皆为楷模;我的主管呢,既有温度也很优秀,在我还没入职前了解我爸住院后,几次询问状况,这也成为我选择现在部门的一个原因,因为有温度,工作中压力大时也会和他诉说,他一方面是安慰,让你感受到情绪被照顾到,同时也从更高的视角让你去理解当前的处境,然后更好的去支持。然后有非常强的自制力,能很早爬起来看书,一周2本,中午健身2小时,吃健康餐,严格时间管理,立flag马上就执行那种,叹为观止叹为观止;现在的小组leader你能感受到他也是非常nice的一个人,不仅认真负责,而且难得的会感受到被保护,(蚂蚁是个只看重事情的地方,护犊子的行为之前都没有见到,但是怎么说呢,还是很喜欢护犊子的leader,有安全感,虽然我也不是个会造次的人),而且不一样的地方是他有点不太忍心给你压力,就很善良,像朋友一样,而且创造了愉快的团队氛围和很好的技术学习环境;还有个热情的小姐姐,在我入职前期没磨合好时不免有些吐槽,小姐姐都是听完后给我些建议,把我拉回解决问题而不是吐槽问题的主道路上。

还有我亲爱的可爱的最爱的小姐姐,我们成功打破距离的限制,1年半的北京杭州分离时光并没有让我们有丝毫的生疏,联系密切,动不动互相分享段子、新闻,斗图,有压力或者糟心事互相排解。活了这么多年,终得一挚友吧~还有克瑞这些蘑菇老友,不时可以一起聚聚唠唠嗑。还有数次和小苹果聊人生,小苹果不仅在技术发展、代码节操上对我影响很多,也是个非常善良的人,曾跟我说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这个境界之前我是体会不到的。

我的很多朋友都比我更善良真诚,给予我引导、正能量以及帮助,他们是我的灯塔,我希望自己开始不仅追求做个有能力有担当的人,也要一样做个善良有温度的人,也能更多的被人需要。

2020展望

待改进

• 心态不稳,遇到问题,慌慌张张 • 不敢发声,不敢选择 • 不能合理判断舍得,对事情做判断,集中精力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生活习惯

成长来源与习惯:

• 高质量周末:周末的晚上睡觉不超过1点,早晨一天自然醒,一天必须9天前起床,感受足够时间长度的一天。 • 一天轻松休闲式:1)天气好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也锻炼身体 2)机会合适约朋友们聚聚聊聊天,避免孤僻。3)天气不好&没约到朋友:整理文档 • 一天学习成长式:抛开业务代码,沉淀技术产品,或者是学习新知识 • 每周运动,如果周末 未能出去徒步,则下周晚上靠仰卧起坐每天>50个,或者瑜伽>20min补全 • 每周留出一个晚上时间(3小时),总结沉淀文档。 • 文章阅读todolist: 收集周报或者其他地方获得的文章,列出阅读列表,并逐项阅读,每个季度总结对自己最有用处的文章列表,写收获感想。 • 养成记录的好习惯:随时随地收集闪现的idea,并进行后期调研和可行性分析。 • 阅读2本对思维拔高有帮助的书。书待搜集 • 改变面对问题的思考和应对方式:永远不和同事只抱怨问题,不传播负面情绪,遇到问题考虑解决方案,以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去交流,不以吐一时之快去吐槽。 • 对项目细粒度排期,做到每天都可控 • 晚上尽量9点后进入非业务需求开发状态 • 至少每两周一次大扫除 • 每周todolist,排优先级,review完成情况

技术

• 搞清蚂蚁bff层的架构设计 • 阅读egg源码,了解egg设计,熟练拓展插件和各种功能 • 全面了解蚂蚁现有主流的基础建设、后台系统和解决的问题,以及亮点技术 • 每月完成1-2个产品的调研了解 • 落实native开发的学习,能写简单的native页面,搞清楚前端调用native组件的实现链路 • 学习electron,能写桌面应用,通过读源码了解electron的实现。

工作

• 独立owner一个业务线,和业务方友好合作,高效高质量开发。(但是业务不是我的追求和主线,不追求前瞻性了解业务) • 有2个自己主导的对大家有帮助的技术产品 • 能通过技术手段让大家工作效率提高,稳定性提高,从而有一定的技术影响力。 • 一方面吸收新内容,一方面要将自己以往的积累和现有的工作联系起来,发掘经验的价值

生活

• 每周和父母打电话,关心父母身体状况 • 买房 • 远途旅行一次,下一站去哪儿还没想好 • 爬华山 • 正向理财,股票基金类营收 • 至少开辟5个自己喜欢吃的新菜谱 • 多扩展交际圈,遇到更多有趣的人

能力与心态

• 成熟稳重点,遇到任何事稳住,不要慌 • 专心,工作时一心一意,娱乐时忘乎所以 • 提高效率,记录自己完成内容的时间,反思时间的使用情况,探索提效法则 • 抗压心态,愉快工作,遇到任何高强度高压力的时候,多想想别人承受的更多

结语

2019,陪家人度过艰难时期,打赢肿瘤之战。来到蚂蚁,开启新篇章,也遇到很多挑战。

2019,很苦,很累,不知道这种是不是成长,但是很幸运遇到这么多优秀的同事,一定能成长,对工作上的结果不满意,但是因为种种现实原因也能跟自己和解。2020,希望对自己的生活工作规划把控的更好一点,跑的快一点

被生活虐,扔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有自己的立场和选择,但仍尊重不一样的存在,欣赏多元化的世界

遵守现有的规章制度,但仍探索追求更合理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