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暗夜已临,黎明终至
11 February 2021

在疫情的一片惊恐和哀嚎中过了最没有年味的2020年春节,还记得大雾弥漫的连自家头顶的烟花都看不清,0点过后关注着武汉封城后的报道,和朋友们感叹艰难,从武汉回来的妹妹说她失眠到半夜,初一看这武汉几近崩溃的医疗系统下的护士撕心裂肺的哭声和崩溃,劝说着家人们取消拜年在家,心中不知如何描述那份酸楚,也不知道2021将面临多少艰难,也见到了各种牛鬼蛇神充满玄幻比剧本还夸张的社会新闻事件。所幸的是在井然有序中引来了2021年的春节~,这一年国内疫情得到有序控制,慢慢的恢复了生产,恢复了旅行,经济也迅速复苏,偶有疫情区域性的爆发,但都能在严格的防疫措施中被控制住,年底能回家团聚了~ 再看看国外的各种严峻,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强管控策略在公共危机事件前的优势,虽然和平的日子总是吐槽自由被限制了,这个疫情让我对生活的这个国度多了很多热爱。

所以,生活在美好里环境里是一份可遇不可求的幸运,大多数时候我们会面对不那么美好的环境,但是难能可贵的是看这不美好的环境一步步变好,特别是变好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一份努力。

image.png image.png

年初在家看了n次雪,年终倒是看不到雪了。

那些我带来的改变

保险首套组件体系建设 - 智能组件

一套相对完善的保险组件体系。

智能组件相对普通npm包组件,业务组件背后有一套schema配置,可以做到通过配置来调整组件的样式功能等,结合我们的精细化运营平台德鲁伊的能力,让组件能够拥有针对人群、渠道、业务规则等等运营规则差异化展示的能力,也就可以称的上是智能组件了。

组件建设这一过程极度舒适,从先了解蚂蚁这边移动端的组件体系,主要是sherry-component,再看怎么在sherry-component之上搭建保险的组件体系,结合德鲁伊的精细化运营能力。通过insiop-cli提供了组件创建、开发、构建的环境,再整合进bakery让组件在本地有完善的mock环境,在德鲁伊平台也有了预览数据源,前期发布流程通过postpublish hooks打通了到德鲁伊平台的注册通知,后期在雨燕迭代系统支持npm包迭代和蚂蚁资产中心建设后,打通了组件的迭代管理流程。除了常规的新建、开发、构建、发布的必要流程外,还支持了组件的自动埋点、疲劳度等业务能力,统一监控降级的能力,动态下发能力。结合mars和remix的跨端能力,智能组件也支持mars和remix版本,成为一个可跨端的组件体系,支持了多个业务线的应用。消费端,德鲁伊平台托管着组件管理中心,以及组件数据源配置的预览发布。后续智能组件成为保险智能搭建的基础原料,支撑起保险在营销搭建领域的相对领先的向前发展。

回头来看,智能组件里我觉得比较有成就感的两点是:高效速度的实现和一个体系化的建设

高效速度得益于年初因为疫情在家办公,一天居然能真实的工作13小时,如此高效舒适的环境让我一度产出很高,在家两周比较意外的完成了保险智能组件体系的建设,这个战斗力还是不错的。

智能组件体系建设,技术上与我来说不算一件有挑战的事,对于本就是做工程体系建设出生的我整个流程里没有知识盲区,更多的是针对保险当前的场景和蚂蚁已有的建设,做整合建设,也正是整合建设,速度才能这么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拒绝重复建设,做出差异化,快速应用做出价值。

相对于去年半年在相互宝业务需求里痛苦挣扎,用体力堆需求产出,这个智能组件的建设是一个相对体系化的建设,锻炼是更多一些,做下来也更愉快和有成就感一些,找回了曾经的快乐和自信。

再看这里面也有比较遗憾的两点:前期推广不够尽力,没有将这套体系做的更通用更多的应用场景

推广方面一方面是我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技术产品还是需要推广运营的,在前公司里向来是开发,开发好了分享一下,群里贴个使用教程,后续就是各方接入的辅助依旧之后的维护了,一度让我觉得产品做的好满足别人的需求自然就可以用了,哪需要逼人用或者求着人用。而我当时对保险现状的判断是压根没有组件建设,这个正是弥补空白提高复用提高效率的,自然是有需求的。然后就发现2~3个月都是组内人在用,拍着良心说,这套建设真的是有价值的,从我自己的体验来说,它解决了我自己很多业务复用问题,但是就是很少有新用户加入使用,这在当时是我不太理解的。

而我对组件场景的定义是通用化和复用,有复用的需求上组件,最大的复用场景是搭建体系,这个其实也并没有错。

慢慢的,各种场景大家接触到这套组件体系,特别是下半年营销搭建兴起后,组件生产和应用得到更多提升,沉淀了60+组件,支撑了700多个场景。组件体系和开发模式逐渐被大家接受。如果一开始我多一些输出介绍安利,这一切应该来的更快一些。

由于我把组件定位在基础建设和搭建物料上,对其没有过多的期望,基础建设完了就没有更多的规划了。8月份我看到蚂蚁移动资产中心建设起来了,其实整个蚂蚁都是缺这套体系的,我却没有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之前我就觉得我初来乍到不可能走出保险的,用阿里的话说,是给自己设限了。

IMG_7749.HEIC.JPG

蓝天下的黄龙时代

与智能UI的虐恋

我与智能UI真的算是一段虐恋了。。。

智能UI是一套个性化推荐解决方案,根据用户画像,为不同的用户推荐符合其偏好的UI样式,从而提高CTR沉淀人群偏好差异和特定人群偏好画像,为UI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曾经的曲折和委屈在11月的月报里我就总结了一回:

做到自闭的智能UI

不知道为啥做的预热:11月和万花筒合作打通的智能UI发上了线,这个项目简直太艰难了,难到我都快做自闭了,不得不一吐为快抒发下。一开始5月份qz和设计师yl就提出想做ui的智能化推荐,然后万花筒也来保险谈合作想接入头部流量场景,这时候我还在搞提效图片生产的智能合图,并没有对智能ui的必要性有啥理解。后来小组扛起了用户增长的目标,各种调研了一圈,没有挖掘到用户增长下前端的发力点,唯独看到智能UI是可以尝试的方向,而且是被其它BU验证有效的模式,大家把智能UI在保险推行不起来归因为“接入万花筒成本大,运营不能接受去其它平台配置”,这个成本确实有,这样接入,前端需要通过bff和C端自行对接,每个接入方都得对接一遍,运营习惯了德鲁伊做私域投放,不太愿意接受尝试去其它地方做投放。但是不可否认这其实是验证效果的最快最小成本途径。

愉快的启动:于是和万花筒一来二去谋划用德鲁伊系统去对接万花筒,把智能ui的能力直接嵌入我们的平台。并整体看了下链路,也给万花筒的链路提了很多建议,万花筒配合做了2.0版本的改造,做了很多体验优化和系统串联的工作,系统的打通让智能UI本身的配置成本大大降低。整个过程中,和万花筒的开发们对接的还是很高效愉快的。

跌跌撞撞的开发:在开发中,遇到系分敲定上线后,服务端突然撤出资源的窘状,整个过程中,服务端都不太相信和配合这件事,最后tl们对焦了几次才投入资源继续做。然后服务端进度非常缓慢,直接延期了发布到了双十一之后,而且过程非常不愉快,找不到人,把自己作为个资源完全不考虑上下游和场景,各种问题,直接让工作4年的我暴走第一次在合作问题上找老板,都觉得对不住被我们拖住的万花筒合作方。

跪在地上求接入:好不容易上线后,本月接下来的落地过程果然跟想象的一样艰难,甚至比想象的还艰难。本想找个简单的场景先看效果,因为自己在赠险业务域,业务方也比较开放有接受度,pd也追求用户增长,所以第一个场景力求该业务线。期间做了以下6个场景的尝试,都已各种原因的失败不了了之

依旧相信的未来:虽然我现在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我和ax一样从原理和其它bu的数据上是相信智能ui在用户增长上的效果的,千人千面的最佳推荐,整体最优一定会优于局部最优。不过我们通过系统打通解决了配置提效,但是大头是算法提效、素材生产提效,算法通过训练通用的业务垂类算法模型,通用海王星配置,还是能解决的,素材生产方面财富线同学已经有具体的行动在解决了,未来的成本降低还是可以期待的。再经过接下来把德鲁伊的产品推荐链路和ui推荐链路打通承接上,以后我们的算法推荐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思考:看上去在做一件非常正确的事,但是过程却如此艰辛,甚至即使能增长也很难落地,思考后我觉得可能与保险当前所处的阶段有关,目前保险还在比较快速的发展,还没到流量增长瓶颈期,不需要如此精细化的模式,特别是成本高,roi可能不如其他的投入,如果真的有一天其他的途径都很难再增长了,我觉得即使成本依旧存在,业务也会愿意尝试智能ui的。我现在能做的是让更多的业务知道这个能力的存在,对有意向的业务积极协助接入。并尽力优化能提效降成本的环节,其他的譬如算法资源实在是我无力解决的问题,实在是需要更上层把这件事摆上一个规划里投入资源才能解决的了,我就不跟自己杠了。

收获:虽然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与技术与前端本身无关的领域,而且面临难以落地拿不到结果的窘境,但是还是有收获的,通过和各方的沟通,我真实的理解了这种”根据用户画像,为不同的用户推荐符合其偏好的UI样式,从而提高CTR沉淀人群偏好差异和特定人群偏好画像,为UI设计提供决策参考”的模式,并相信它是未来,我深入的了解了这个过程中的设计、运营、工程链路、算法环节,特别是填充了我曾经一片空白的算法推荐链路的知识,可能刚开始提要做智能ui时,大部分人只知道是算法推荐ui,并不了解真实情况,但是现在我已经很清楚了,也看到了这个链路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方向。

小试牛刀:经过12月份的努力,1月我们上线了2个智能ui场景,都带来了约10%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2个事实:用户对样式效果足够敏感,样式的调整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样式受众的反馈差别很大,在样式上做区分和推荐对用户增长是一个有效途径,是值得投入的。智能化推荐ui,即使是和人工精选的ui对比,还是有比较大的提升,智能ui是有效的。这让我由一种天降大任被团队挑出去扛这个试点项目的被动变成了我相信这件事价值后的主动,相信,然后才会笃定的做出进展,消除困难带来的负面情绪。

但是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譬如后置的算法和数据链路非常漫长,从随机实验的1周,到算法实验的1周,算法模型不理想时还带来不定时常的调整,再到对比数据及归因分析,1个月就过去了,而且现在的数据和算法链路都是万花筒团队的同学在支持,任何调整和数据捞取都是要提需求等待的,倒不是说万花筒团队人员的问题,其实人员支持的很好,只是资源有限难以满足这么多业务系统的需求。

新的起航:年底整体看了一下智能ui在阿里淘系双十一,1688的应用,以及目前蚂蚁的应用现状,做了一下未来一年的规划,仅仅是作为业务接入方,打通工程体系还是不够的,目前保险正在建设的D2C物料生产体系需要继续扎实的做下去和应用场景结合起来,最核心的算法和数据环节的提效和自动化方案也需要深入一起看看是否可以有突破性的进展。这部分对于我全是需要学习的领域,团队也招聘了一个有算法背景的前端小伙伴,可以一起研究。

2021年智能UI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希望年底,规划的那张图能真实实现

前端如何做用户增长

自从来到用户增长小组,时刻就在琢磨前端怎么做用户增长。期间我也有过这样的思考:

“gy在寿险营销弹屏上做了一个小创新,在按钮呼吸动效的基础上,触发手机的振动系统,以提升用户注意,进而提升转化。在养老金再投场景得到了超过30%的CTR提升”,gy做的这件事让被用户增长和智能化需求困扰了几个月的我看到了曙光,或许一开始我们的方向就歪了,把算法能力摆在第一位,发现前端好难作出贡献,回归了前端是距离用户终端最近的角色上来,我们在交互创新上可以做的更多,用户界面才是我么的主阵地,以前也不是没想过,总是以为只有小游戏类的富交互才能带来改变,而这类游戏互动技术在这个保险前端都比较缺失自己不感兴趣这方面比较难做,现在gy的实验证实了,并非一定需要复杂游戏,一个小动画,一些小动效,一些加强的交互,都能带来不错的效果。这样后面的路就清晰了,一方面我们需要设计并实验更丰富的C端玩法,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沉淀工程能力,让玩法的生产、投放、数据对比、优秀案例展览,都高效方便的进行,让优秀的玩法被运用的更多,带来规模化的增长。

但是一波探索后没有找到轻量化接入动效这一核心能力的方案,后续也因为智能ui和D2C占用了精力没有在这个方向探索下去。

不过动效和动画在增长方面的巨大力量依旧是毋庸置疑的,或许有一天我有精力想法了会重新探索。

增长方面,多是带着外包同学配合后端做增长平台,开发了用户生命周期、增长模型、网格圈人、流失预测及分析等功能,这部分多是服务端的设计,我边学习其思想边做系分安排外包同学开发。

后续参与设计开发了智能文案、智能投放计划、智能产品货架,以及打通产品推荐和智能ui推荐链路,在智能投放部分从设计到开发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目前看到增长平台沉淀了一些不错的能力,但还都比较点状,没有从运营视角串起来成为一个增长方案大盘,这部分是需要继续抽象串联的。前端方面,智能ui和动效也是撬动增长不错的值得继续投入的立脚点。

物料生产与沉淀

在前期智能合图的复杂模版制作,和平时组件开发中繁杂的样式调整里,我越来越觉得需要和快速生产视觉物料的工具,imgcook很智能,但还是不够,特别是面对要接收动态化数据的视图,imgcook可以100%还原视觉稿,但是它理解不了哪部分的样式要如何固定容器区域来适应动态化的数据,这部分只有开发者自己能理解。所以还需要个能快速矫正调整ui并绑定数据的平台来提效。

10月初我研究完imgcook的能力后,又断断续续的写了系分,找了上下游对接,但是进展缓慢,迟迟没有搞出demo。

后来资产中心的设计被团队认同,更多人加入,并且抽象到更高更广的维度,以支持更多的场景。更多人员的加入,出现了很多很棒的设计想法,譬如wg基于iceluna的设计比我之前夭折的demo版体验就好很多。进度也提上来了,1个月搞了一版初稿,但演示时大家都觉得体验还不够好,还需要优化,特别是ui矫正环节,其实最好的是像chrome devtools那样的调试。然后有小伙伴非常迅速的在一周内把devtools的ui矫正模式继承进去了,将进度推进了一大步,直达ui矫正器的终态,这个物料生产拥有了良好的ui矫正能力,增强实现了数据绑定能力,真正的强大起来,相信是款利器。另一只小分队在搞资产中心沉淀部分以及资产数据化的探索。团队的力量让这款产品一步步成型。我也在年前设计了物料和上层消费平台对接的部分,年后开发一波,早日为物料生产投入使用助力。

这是我心心念念了大半夜一直想做的产品,但是其中的核心技术都不是我提供的,这件事也一直是我心中2020的年度遗憾。

那个我并不享受的业务开发

没办法,选择了业务线,再不喜欢,该担的责任还是要担。

年底换组从相互宝来到赠险后,生存环境好了很多,虽然会有阶段性忙碌的时候,但是整体上节奏可控。让我得空可以做些技术项目,十分感谢leader们当初的调换了。

这一年在业务线心态是有变化的,以前在相互宝,可能因为节奏紧需求变更多,一直非常抵触,主管都跟我说过不要总把业务方看成对立面,要压迫我们。今年再也没有这个想法了,更多的能从业务方视角去看,多听听她们的想法,不理解的多问问,为什么某些需求一定要倒排上线,某些可以商量。连那种赶着上线却迟迟不配置好上线素材的这种以前让我炸毛的事情,也能和同事吐槽两句一笑而过了,可能她们有优先级更高的事情要处理忙不过来而已。我的心愿变成了解业务目标,帮他们一起更好的实现业务目标。不过还是看不清整体的运营策略,可能这方面还要多追问。日常确实做过不少价值不大的需求,对于需求的价值和合理性也是需要再多思考的,要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在赠险里,我沉淀了常见链路模型的业务sdk,组件体系建设好后,也沉淀了很多组件,技术和业务双赢在赠险这里是体现了的。这可能也是我之前在基础平台呆久了后对复用的执念。一些抽象复用,一开始会被质疑这样做的复杂度,但是时间拉长去看,意义就来了,譬如开通协议和开通组件,一开始觉得改个协议还得去发sdk太麻烦了,但是后来监管需求来了要改协议时,改个sdk代码,就能全部更新了,甜头就尝到了,开通组件一开始也被怀疑必要性,后来我们在营销页面、宝贝金、小医保这些新产品里可以配置化直接使用,便利性也体现了。快节奏和kpi导向逼得大家不得不快速拿结果,缺少沉淀,但是时间拉长来看,那些起步麻烦的沉淀能发挥长期价值。

比较有成就感的需求是监管改造中代理重写了pushWindow,通过底层的代理适配,一举解决了运营和技术需要全面换链接的问题,更难得的是拉通全组同学参与规则维护和接入验证。不过也不是一帆风顺,一开始大家的方案是德鲁伊做个链接替换的工具,运营选择需要套壳的小程序,只是我觉得这样需要人肉一个个替换,代码里的链接我们还能一举搜索到,但运营就惨了,光德鲁伊上投放的链接都没发全部找出来替换一轮,而这事我们在代码层面重写pushWindow后就能程序化的解决,而且这个底层功能做好后,德鲁伊工具可以直接用来直接匹配目标小程序体验也会更好。只是这么做风险比较大,万一代码有问题,影响的是所有页面的跳转,所以一开始有同学建议不要搞这么危险的改动。后来和星焰一起梳理了下方案和存在的风险,通过明确的规则、兜底、以及较完善的监控,还是把这个风险比较大的事情给做了,并平稳上线。上线后监控检测了很多异常,当时也一阵心慌,跟星焰说我有点后悔坚持做这个了,所幸排查下来都是些监控代码条件不严谨或者正常的jsapi error,并没有实质性的异常问题。这个突然插入的事情着实让我忙碌了好几天到半夜,但是挺开心的,还是要坚持初心,做有价值的事。

除了负责德鲁伊运营平台的业务,年底小伙伴转业务线,还接手负责了赠险,2021的业务压力将会非常大,我也很担心我的精力被全部吞噬掉,但是团队需要时确实应该站出来。

image.png 有阳光的工位,幸福感爆棚

痛过才知道要怎样

我时常痛苦,“当你最痛苦时就是你成长的时候”,这应该是句鸡汤。痛苦并不一定伴随这真的成长,但是成长或多或少都伴随着痛苦。

年底的两个月,一些挫折让我有种顿悟看清自己的感觉。

我有时候嘲讽自己“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曾经的沉淀来到蚂蚁后烟消云散,仿佛从0开始,特别是刚进来时很长的一段时间天天在琐碎的需求里摸爬滚打,完全迷失自我,如同惊弓之鸟,面对一点点意外就惊慌失措的处理方式也让我像个实习生。

我发觉出自己,除了不够自信,仿佛自己不配蚂蚁似的,也不知道为啥有这种潜意识,可能校招失利多了然后在外pr的都是顶级大佬让我把蚂蚁神化了?最大的问题是处事态度,我还是比较佛系,慢悠悠的讲究水到渠成。一副事情不找上我,我绝对不站出来扛事情的态度,(当然这个点也有自己精力有限处理不过来的关系)。我也比较低调,譬如不在群里说话,一些沟通和努力都是在默默做着,从来不想着表现什么,有点“清高”的觉得酒香不怕巷子深,(当然酒不一定够香,真的香也是怕巷子深的)。当自己很多努力做出来的东西变成别人体系里一环的时候,我是有些失落的。

殊不知在我迟钝的反应里,其实蚂蚁是个“杀机四伏”的竞争环境,身边大有人在“如狼似虎”,该出手时就出手,等着水到渠成,可能都流成另一条渠了。所以需要发声,需要争取,该担责的时候站出来,想做的时候站出来。我很大的败笔就是不知道有些环境机会是要争取的,表现也是一种证明,否则怎么让人相信我可以。

更大的一个问题,是我反思来蚂蚁的1年多,虽然我的抗压能力、处事能力、应对速度、战斗力都提高了,认知和思维也拔高了,但是在技术方面却停滞了,我有多久没有学习新技能了?在D2C物料生产的项目上这个问题暴露的更是明显,为什么我很早就有了想法和产品设想,却迟迟没有做出来,为什么我一开始尝试后就说过ui矫正的最佳模式就是像chrome的devtools那样,却没有去实现?为什么我的demo不是基于iceluna,比别人的成熟度低了一大截?

一方面是我虽然会有想法出产品方案,但是在技术方案上调研不足,做事没有足够的拼劲一气呵成。

大的团队环境也是重思维想法方面的,让我渐渐麻木,忽视一个技术人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技术,技术过硬才会无可替代,换个角度看,虽然全面发展最佳,但一个人技术实力够强,其他方面欠缺点,大家也都能包容。

另一方面,确实时间精力有限,支撑业务之余,我们还要追求技术产出,如果一件事去做是要有个学习过程的,必然导致进展受限。所以一旦接触到不熟悉的领域,我的第一反应是没时间研究,先上个临时方案run起来,后面再研究,譬如面对devtools就是这样。

人总是要理清主次,既然觉得技术的世界最精彩,最喜欢做这个,那么,接下来,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技术的成长。要做很酷的技术人。

另一件非常遗憾的是,这一年我都没有出远门,如果5月份去趟北京也算的话,那还是为了见朋友,这让我觉得我丧失了生活的一大乐趣,觉得对不起自己,看到有人的年终总结里,在那么忙碌的状态下,路上写代码发布的状态下,一年还能跑10几个城市,我觉得自己太羞愧了,忙都是借口,还是爱的不够深沉。

少的可怜的出门的照片: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G_6690.HEIC.JPG image.png image.png

一些成长

来到用户增长小组,最大的收获是增加了输入。关注了阿相和星焰后,有种语带逛的感觉,开始发现语雀上又这么多可充电的内容,还有ata上,还有阿里大学,蚂蚁大学,相比以前在外面,在社区里苦苦检索干货的艰难,内部资料充实多了~有种只要你有时间,这里就有无限可以了解学习的内容。如果是要做一件事,这些资料在调研和了解其他团队建设,做差异化和核心能力时,又尤为重要。多吸收阿里的知识库,多么简单直接的方式,但是我今年才会,要感谢团队的同事。其中年度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圣司老师的《我的前端成长之路:内观自在,外观世音,追寻内心平静》,一篇让人越看心越静的文章。

今年打破了自己的界限,发声了一些变化,譬如去学习了用户增长系列课程,了解了一下运营的视角。去学习数据链路和算法链路入门的课程,希望能清楚链路,为接下来智能ui这部分的难题提供点思路。以前总是觉得术业有专攻,自己也不是很聪明,我的精力把前端搞搞好就不错了,学其他的分散了精力,也难以有竞争力,但是现在发现有个事实是,局限在前端领域真的处处受限,团队是需要懂算法、数据、产品、运营等各方向的人才的,按照啥理论来了,一个领域,如果花40%的时间能学得80%的知识,那剩下20%的深入型知识可能要耗费60%的时间,所以多学学别的方向没准收益率更高呢。

一些小开心

我有小屋啦

这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摇号1年多,总是惦记着房子,钱也不敢投资全都闲置着随时准备冻资的状态实在是太不好了,一咬牙一跺脚,不等新房了,去买了二手房,似乎看上去很不划算,但又选择活在当下了一次,让自己早日解脱。

对现在的房子不算很满意,因为实在没有精力管装修,买了精装修,但是其实我对装修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所以总是和理想差距不小,对现实妥协了下。好处是我终于可以买自己喜欢的家具,搞点喜欢的装饰,买精致的日用品,再也不用搬家,再也不因为搬家的恐惧压抑买买买,追求点品质生活了。

同时配置一份固定资产,非常安心了~这么想也挺nice呢,剩下的多加油吧,未来也许我可以去换环境更好更喜欢的房子呢~

阳光的午后,在阳台的摇篮上睡个午觉,扫一眼四周是自己的花花草草;在满是阳光的书桌上办公,水果和茶摆在一角;躺在沙发上,投大屏看电影,享受周五晚上的肆意生活。我可以在周末约一屋子好友给大家做饭,大家吃完可以一起聊聊天,今年组了蘑菇街的老同事,和蚂蚁这边团队的同事两次局,都很开心。也可以把父母接过来,一起过了元旦~就缺一只狗狗了,等过些年我不那么忙了就可以养了~

IMG_8123.HEIC.JPGimage.png

image.png 喊大家干饭

啊,我爱这奢靡的团建

因为tl比较豪迈,又乐于分享他的财富,奢靡的团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特别是曲水兰亭,感叹澡堂子还能搞成这样,真真是贫穷限制想象力。我开始明白并不是所有的高价都是收智商税,一些高价的产品确实有更好的用户体验,舍得花钱确实可以过的更开心。这也影响了我的消费观,居家我开始买一些相对奢侈的东西,拿到材质,会发现,啊,真香!

image.pngIMG_7452.HEIC.JPG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Snapseed.jpg

IMG_7758.HEIC.JPGimage.png 好些时候我也不知道我们在吃些什么,反正很奢靡就对了~ IMG_7903.HEIC.JPG 我们是一个很有温度的团队,会有譬如冬至一起吃汤圆的小美好~

啊,我股票赚钱啦

这一年的股市行情,要想不赚钱才要本事。。。深切感受到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相比18年买股票,各种研究操作才能在那个大趋势下跌的行情下少亏一点,今年这是只要买的是还不错的公司,躺在那里就能涨,握住了就是赚钱。。。才进去2个半月,都能收益近50%。。。这么一想,今年这买房或许是影响我收入的一个操作呢。

18年初入股市时,还正儿八经学习了很多投资理财知识,那些专业的经济学内容基本忘光了。不过见识过18年的大跌,绝对的心态稳如狗,涨跌都比较淡定,绝对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心情。对这玩意,我的理解是大的政策趋势要有感知,譬如大放水带来股市的大涨是必然性,这时候入就对了。至于买哪个,看看市场上,越大的公司会越发展越顺利,“垄断”自然吸引的利润,所以买每个行业的龙头总没错,再直白点科技公司目前还在发展的黄金期,想象空间大赚钱快。至于板块,看不明白,不懂不操作。然后一些危机时间,譬如拼多多员工猝死、阿里监管,这种会在一定时间内影响股价,注意到了及时跑路,跌一波在较低未知再买回来,或者没及时注意到没来得及跑也没关系,好公司整体会是向上的,短期波动持有住会过去的。然后市场很多时候炒的真的是情绪,譬如富途年后突然涨了4倍,这突然的猛涨有啥逻辑可分析,就是情绪啊,跟上情绪赚一笔但也容易被挂在山顶上。我这个模式一些小盈利是没问题的,赚大的是不太可能的,没有真正懂这个和投入精力去研究,还是找不到像电动车这样翻好几十倍的行情的,遇到B站这种能翻几倍的其实也是靠运气。

脑子不太够用,工作之外,喜欢看一些说人话的东西,譬如香帅的2021财富报告,还打算看香帅的金融学讲义,公众号刷的勤快一点的是招财大牛猫的,说人话有温度。学点理财总是没错的。

其实吧,这些收益倒真不用开心,现在股市涨幅只不过是大放水带来的通货膨胀在资本一线股市里的提前反应,不跑个20%的收益,真不敢说到时候能跑赢通胀,不去做投资才是危险的。现在这个阶段主力是靠工作赚钱。

看上去我的用户画像是财迷呀,咋开心的事都跟钱有关。。。

2021的一些期望

不打算立太多的flag,好好去做才是王道,去年那么多看上去很对的flag结果都是没完成。

  • 2020可能是压力太大,平时生活中不愿意动脑子,解压方式是看垃圾剧,夸张程度是这一年刷的比过去10年可能都多,也染上了抖音的恶习。习惯一旦染上,长期的积累对时间的消耗太严重了,这个坏习惯一定得戒掉。彻底远离垃圾剧,抖音每天刷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换成看轻松的书或者是打扫卫生的解压方式。
  • 出山,这个环境里抛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状态了,保守型转攻击型。
  • 一定要出远门旅行,不能放弃对生活的及时享受。
  • 核心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技术成长

这一年我总结了一个不错的可持续的状态,可以继续保持:“想要的都要尽力,求而不得的放下执念”。

真是一篇酝酿很久,长的不行的总结,看到最后的各位,你们的耐力非比寻常,新年快乐~

image.png